:::
shelly - 教學報 | 2020-11-14 | 點閱數: 741

府城漢藥店之古井藥房&水仙宮
今日帶我們拜訪府城漢藥店的引路人是鄭佩雯老師,這次走訪的是熱鬧非凡的水仙宮市場,隱藏在市場旁有值得我們描繪的古井藥房與水仙宮。
走畫景點1|水仙宮
由於中藥材由南郊從下們買進,或北郊從四川買進,在五條港卸貨,因地利之便,中藥產業在此區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,南勢街及附近區域漢藥店雲集。清康熙24年(1685)於今神農街底創建藥王廟,也是藥商的信仰中心。同街另一頭建有水仙宮,奉祀海上守護神水仙尊王,三郊於此設總部,稱為三益堂。
水仙宮位在五條港的南勢港前,陳肇興赤崁竹枝詞「東溟西嶼海潮通,萬斛泉源一葉通。日暮數聲欸乃起,水船都泊水仙宮」描寫了200多年前熱鬧非凡的水仙宮,傳加、商家與搬運貨物的苦力絡繹於途。
水仙宮周邊繁華熱鬧,附近開始多有茶樓、青樓,古詩形容其繁盛景象,「水仙宮外是儂家,往來估船慣吃茶,笑指郎身似錢樹,好風吹到便開花」 
走畫景點2|古井藥房
古井藥房座落在水仙宮市場旁,佩雯老師說:「古井藥房早期名為萃芳園藥房,這間屹立百年、傳承三代的藥房,是老闆的阿公曾古井在哥哥的中藥鋪習得一技之長後,決定在水仙宮南勢港水道盡頭熱鬧的商店街落腳,自立門戶,取名萃芳園。店後方就是港口,藥材由南郊從廈門買進,在此卸貨,佔了地利便宜。
老闆說,阿公因病早逝,客人習慣用阿公的名字稱呼,父親就把招牌改為「古井」,挺過二戰空襲的磨難,撐過國民政府來台時期的混亂,沿襲至今。
佩雯老師說當年不到10坪大的藥房,上下午各1名中醫師駐診,請了三個夥計也忙不過來。藥房養活了曾家10幾口人衣食無缺。老師書寫的《台南府城漢藥店誌》裡有1958年老闆父親騎著當時全台南只有三台的其中一台摩托車照,還有曾家兩個兄弟同日結婚家族在店前合照的榮景,看得出古井藥房的事業輝煌。
這裡的老闆曾士杰個性害羞、謙和,說起中藥補身打底的重要,他高壽的母親靠著中藥進補,病痛常比西藥來的有療效。他拿起店內熱銷的五香粉與白胡椒粉供我們聞香,天然香氣撲鼻而來,眾人紛紛要老闆開賣,曾老闆輕手輕腳拿出手工用的中藥秤,慢慢秤出等值的白胡椒粉,再以虎頭包的方式包裝。
現在的古井藥房不似以往那般門庭若市,老闆不忍心見阿公與父親的心血就此斷送,仍咬牙苦撐。但店內那充滿歲月痕跡的木櫃與藥罐,是藥房歷史的見證,藥櫃那開開合合的痕跡與抽屜上那逐漸淡化的藥名刻痕,像是時光隧道般引你進入最風光的萃芳園。
在中藥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此刻,古井藥房仍堅守為客人尋找最天然的藥材,今天我們用畫留住了古井的風采,但我們更希望能藉由消費,讓古井能持傳承,屹立下一個百年。
資料出處:《臺南府城漢藥店誌》鄭佩雯主撰,劉婉君協撰,臺南市文化局,2018


文章轉載自臉書  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lkSketch

109-1114 速寫走畫會社群-府城漢藥店神農街一帶古井藥房&水仙宮  網路相簿網址    https://photos.app.goo.gl/gynhj7btmi6tJZTG6

 

 

 

 

:::

QR Code 區塊

https%3A%2F%2Fmail.tncomu.tw%2Fmodules%2Ftadnews%2Findex.php%3Fncsn%3D66%26nsn%3D4677

文章類別

搜尋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