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台江分校 shelly - 台江分校 | 2014-07-01 | 點閱數: 1253

吳茂成

2014/6/27

2014/7/1

「這是一場台江環境權之爭,繼台灣歷史博物館之爭,台江文化公民權之爭,台江人必須面對、也必須反思的公共議題!」新吉農場開發工業區,引發鄉親熱烈討論,我如此告訴台江朋友。

十多年來的台江文化運動,已促成東台江有台灣歷史博物館、西台江有台江國家公園設立,中台江籌設台江文化中心,這是台江人爭文化公民權,為台江子孫營造百代安身立命的新家園的努力成就,不過,近聞新吉農場要開發成工業區一案,大大的刺激台江人共同反思,「文化沃土、生態淨地、健康溫馨」的台江家園,也有可能遭受破壞,激發台江人反思,我們對台江公共土地的想像為何?對台江產業發展政策的想像為何?對台江生活環境的想像為何?

 

環境權之爭不再是要不要設工業區的二分法之見,而是低碳生態永續的生產環境思維。

溪頂寮鄉親感歎,三十幾年前,嘉南大圳旁(鹽水溪排水線)最好的農地,開發成和順工業區,廠區規劃失敗,至今未有污水處理廠,污水直接排放進嘉南大圳,原本可供下游好幾百甲漁塭灌溉養殖的乾淨清澈的圳水,變成烏黑的臭水。反觀,原本要蓋垃圾場的和順寮農場,經鄉親爭取,變為台灣歷史博物館用地,如今帶動東台江─五塊寮、中州寮、外塭一帶的發展。

聞言,不禁反思,嘉南大圳上游還有樹谷、安定、中崙、總頭寮工業區,除了樹谷之外,其餘至今也未設污水處理廠,這些廢水最後流入台江國家公園,進一步來說,聯同和順工業區、以及未來的新吉工業區(西側還有土城工業區,廢水擬排入鹿耳門溪),在台灣歷史博物館,半徑不到十公里的文教生活圈內,竟然高達六座工業區,土壤、空氣及河川污染的總體容受量,可能是全台南市最高,這些臭水、廢氣圍繞在台灣歷史博物館附近高級住宅區,令人難以想像!

簡言之,從台灣歷史博物館生活圈來說,這麼多座未設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區,如何整治成無污染的、低碳的工業區,應比開發新工業區更為重要。

台江,起於台江人爭文化公民權,起於捍衛台史館留在台江之爭,台江人重建文化歸屬感的同時,勢必要面對文化的生活環境問題,台江要朝工業化發展嗎?若是,那麼工業區如何與台江國家公園、台灣歷史博物館的「文化的、生態的」台江生活圈共存呢?關鍵在於現有的四座未設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區,如何蛻變成無污染的、低碳的工業區,這部分尚未完成之時,台灣歷史博物館四週的水圳,還是臭的,台江國家公園還是被污染的,台南市政府擬啟動新設工業區行動,規劃與經營,若是稍有不慎,恐將毀掉十多年來,台江發展「台江國家公園」、「台灣歷史博物館」,營造生態、文化、健康家園的成果!這是市政府必須慎重思考的問題,否則難以向台江人及其子孫的未來,有所交待!

台江,若成了被廢水、空氣污染的台江!這絕非吾人所願,因此,值此,新吉工業區、土城工業區申設之際,所有台江人應當廣為討論台江產業、生活、文化環境策略,反思台江未來發展的方向。

例如,台史館鄰近四座工業區,何時可設污水處理廠?例如,新吉農場做為工業區與新市政中心的優劣為何?例如,新吉與土城工業區兩者的重疊關係為何?

退一步來說,新吉農場申設工業區,還是開闢土城工業區,市府非做不可,那麼至少都應朝無污染、低碳的工業區規劃,才能達到「生產、生活、生態」三生共贏的目標,這是第二波的台江文化運動─爭環境權,我們必須從流域的環境經營面來思考,工業區可以鄰近農漁業區嗎?工業區的廢水排放必須從流域的上中下游的食物鏈與生活鏈關係,進行環評討論,才能營造生態淨地的台江家園,這是當代的台江人,必須勇於承擔的歷史責任。

做對的事,十分重要,今日吾人關心工業區污染整治、關心新市政中心設置問題,關心台江河川生態保育,這些公共議題,都應是每位台江公民,必須勇於思考討論之事,我們不能因為夢想太遠,而反對人民討論夢想,拒絕思考,拒絕對話,我們應從公共政策的討論對話與反思中,努力找到實現夢想的可能方法,在為台江家鄉謀思更美好的未來的路上,繼續向前邁進,即便是跌倒受傷,也要奮起,即便是流汗失敗,也都會化為故鄉再生的養份肥料!

:::

QR Code 區塊

https%3A%2F%2Fmail.tncomu.tw%2Fmodules%2Ftadnews%2Findex.php%3Fnsn%3D2714

文章類別

搜尋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