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女少男時代離我們遠遠的。
我們在公園裡的草地上吹起了陶笛,一首「望春風」,是我們唯一曲目。為了陶笛班期末成果展,我們離開教室來到老字號的嘉義公園練習,希望能習於戶外的吹奏,逼近演出時的現場感。這首「望春風」是許多阿嬤級的同學們年輕含蓄的印記,那份欲言欲止的少女情思拉扯,牽引著大片的青春。而我不再年輕,剛到中年報到。我們各自吹譯遠去的年輕,在百年嘉義公園裡演練,笛聲和著冬陽暖風,又緩緩吹往青春的小徑。
我們學習力不若年輕人,唯一千百淬鍊的音樂武裝力,是生活裡掏洗積累的情感底蘊。但此力有個致命缺陷,需建構在到位的音色載體上,才能動人心弦。沒有捷徑,唯一的解決方案,只能拿起陶笛一遍遍地練習。
公園裡路過的行人,偶有老夫妻經過,為我們的吹奏給了個姆指讚;有阿公帶著孫子晃了過來,停下腳步凝聽,給予掌聲,小孫子好奇看著,不知這是阿公的青春滋味。古早的曲目,喚起大家年輕的時光。在三二路人的回饋裡,緊張的情緒安定了,或許離完美尚遠,但知道自己有能力,完成這次的表演,自然有了信心。
嘉義公園沒有太多喧鬧味,許多退休年長者,溶於其中,或結球般聚在一起。在我們不遠處的溜冰場一角,就有一群上了年紀的男女,正在起舞,抬頭提氣,拉直背桿,迷濛眼神,步伐隨氣流轉、頓與展,指尖在空中滑出動人軌跡,平凡卻自信。充滿自在的舞姿,悄然轉化生命的調性,時空變得柔順和諧。一如這座百年公園,地勢層層疊疊,水路彎流,小橋跨連,木參向天,天光婆娑,生命底蘊育立,充滿包容的美麗與氣息。
說來,我們這一班年事已高的大姐們也是如此。有位阿嬤同學每次上課,用緩慢的步伐,爬上二樓階梯走向教室,用心命吹笛,在銀色世界裡吹演自我的樂章。生命存在氣息吐納間,陶笛的學習,使我們重新看顧身體的運行,感受空氣在身體的流動,試著找回身心的平衡。
老年,何需凋零,自有另一種熟成,需有不同的步伐與看見。銀色世界協奏曲,正在公園裡揚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