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admin - 台江分校 | 2008-10-22 | 點閱數: 3053

20080918巡堂日誌
 大家晚安
今夜有些微雨,但是,二胡班的同學很認真,一個一個準時上課,拿到新琴的喜悅寫在臉上,學直笛的老少同學,吹起笛來也是有模有樣,學長班的班長下了直笛課,好奇的跑來看,看到如此認真的學習,忍不住地說:老師偏心,教得比較認真,聽得同學,大笑起來。

學習就是如此,有認真,有笑聲,學長姊,學弟妹,大家都是好同學,好朋友。
 
步行到海東教室,巧遇村內阿伯,笑著打招呼,一進教室,就聽見紙漿雕塑班忙錄的打漿聲,熱心的同學幫忙打紙漿,二位小朋友一旁安靜的寫功課,好讓媽媽認真的雕塑出心底裡的美麗圖像,一位同學指著作品告訴我,原本是要設計貓熊,雕塑出來卻成了泰迪熊,大家聽了,不禁笑了,想像與具像畢竟有些距離。不過,手腳快的同學,早己雕塑好一幅劍獅的雛型,令人讚歎,婉君老師逐一指導同學,傳遞她獨門的技巧,讓我想起傳統的師徒學習,一對一、近距離默會學習的情景。
 
設計我的窩,換了好幾次的「窩」,這一次終於安定下來了,海東教室圖書室,斜窗齊開,夜靜風涼,習習吹進,立在堂後的我,心也清涼下來,林憲忠老師從線條談到行動的空間,線條切雕、連繫了空間,人就在這「動線」中度過忙碌的、無聊的、認真的…一天,「動線」加寬加大就成了「人性」的空間,設計者要以「人性的尺度」去量計,三十公分是一個人可以側走的寬,六米是一輛車可以行走的闊,尺寸在設計中成了計量行動世界的工具,更重要的是,「動線」也連繫了一個社區、一座城市的視野與生活寬度,我們可以從社區、城市的「動線」去看到在地的生活寬度,生活群像,在地的人性尺度。
 
我想,這是台江分校實踐社大在地學習,學習在地的初探,像是登山,朝著「發展社區、發展學習、發展生命」願景而行,感謝諸位認真的老師與同學們,因為你們的參與,開創出台江分校「在地學習,學習在地」的學風。

:::

QR Code 區塊

https%3A%2F%2Fmail.tncomu.tw%2Fmodules%2Ftadnews%2Findex.php%3Fnsn%3D387

文章類別

搜尋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