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茂成 10/16/2008
一畝荒野,台江行。
今早與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秘書小草、野馬伕婦及台南市文化基金會慧香姊,踏勘台江海尾寮古地,這裡有一方古塘,一條野溪,在地的鄉親,包括海東裡楊立興里長及朝皇宮吳進池主委、安南區公所民政課長、清潔隊第五區隊等夥伴,也一起來踏勘,一起來討論,如何營造這一地的生態荒野,成為北台南入口的自然印象。
野馬眼尖,馬上拾起一葉綠草,天然的貼紙,順手貼在吳主委的臂上,有趣的植物物種,竟然窩身在池邊。
我們開始驚喜起來,楊里長與民政課長按圖索記,開始向大家介紹這一塊一塊認養的空地,小草開始描繪可能的荒野願景。
「發動志工,進行物種調查、清理垃圾…」
「二側空地可以植樹,找人家不要的樹…」
「民宅外牆可以彩繪…」
「池畔可以設木棧道,植水柳…」
野馬拿著相機拍攝眼前飛過的端紅蝶,黃蝶…
吳主委靜觀著水圳,發現一條水蛇悄悄的探出頭…
像「種樹的男人」般,大夥開始有了願景與想像,民政課長笑著向慧香說,這裡還有很多的待認養空地。大夥回到楊里長後尾門,一邊喝茶,一邊分享心得,吳主委說得好,「我們要營造出台江先民拓墾的精神,不要太現代…」,慧香與野馬討論著如何引導學校、幼稚園到這裡來戶外教學,認識台江荒野之美。
一畝荒野,台江行。
我趕緊筆記,趕緊思索。
我們在尋找這城市失去的一角:「台江」。
這塊開台史地,曾是台灣最美的大港,匯聚了文明與生命。
台江,乾隆年間的稱呼,直到六年前才在台江子孫的心裡重新喚起!我們竭力的呼喚著,要喚醒愛鄉護水的熱情。
然而,台江,她是如此的廣闊,占台南市的三分之二面積,鋪開地圖,如龜殼,如鯨背的地景,卻被記憶封在舊城者的霸權者所忘記,隔著舊城,難以望見,乃至於漠視直接稱呼為「草地」,忘卻史實,忘卻府城與台江共存共榮的命運,忘卻先民走過的路。
一府沒有了台江,便成不了大城,成不了一府的繁榮。
一八二三年,台江不見了。海,愈退愈遠,直到今日,談起府城,吾輩腦袋中儘是古蹟小吃,不見一波一波的濤白,未聞一聲一聲的浪吼,以海為田的雄心與氣度,早已不見,舊城文化成了生產工具、消費品,離開生活,無法生根,成了觀光百貨。
住慣了城市,我們忘記了海洋,忘記了田野。
凡事必有起點,讓我們走向台江。
台江有台南市最大的天空,最大田園,最多的河流,讓我們一起前進台江,一起到台江墾荒,觀天文察地理,尋回歷史的起點,找回拓墾的野趣,學習如何在荒野、溪畔開創家園。
一畝荒野,台江行,邀請所有愛鄉愛家的朋友,一起來守護台江荒野之美,一起來認識台江荒野之美,以荒野河流為教室,向大地學習。
十一月九日,邀請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秘書小草來聊天,來分享守護荒野的故事,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,邀請大家一起來台江古池野溪邊,一起來整理環境,一起來做物種調查,為這開台的歷史古地,留下美麗的記憶。